搪瓷生意開張。
東市西市人流量大的地方設點擺攤。
這是新玩意,都沒見識過。一開始自然是無人問津。
這可将守攤子的小厮掌櫃給急壞了,急急忙忙跑去禀報葉二郎。
“東西賣不出去,一件都沒賣出去。”
這怎麼可能!
葉二郎覺着很不可思議。
一看就能看明白的玩意,竟然無人問津。莫非全京城的人都是有眼無珠之輩。
他也坐不住,親自跑到西市。
結果,就見到一個外地客商,一口氣喜提五十個搪瓷臉盆。
“這不就開張了嘛?”
掌櫃的笑得見牙不見眼,熱情得将外地客商送走了。
掌櫃的對葉二郎說得:“還是外地客商懂行,一眼就看出咱們這個陶瓷盆的好處。又來人了。大掌櫃,小的先去招呼客人。”
“去把,去把!”
葉二郎端來一張小杌凳,就坐在店鋪門口,仔細觀察來往的客商行人。
柳氏是個年輕的小媳婦,成親兩年,丈夫在貨棧做幫閑,家裡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。
平日裡她主要忙于縫縫補補,一日三餐。
今兒個,她出門是想買點醬油,若是合适的話,還想買點肉回去。家裡已經七八天沒聞到過肉味,怪饞的。
經過搪瓷店的時候,她瞄了眼,這是什麼新東西,怪好看的。那圖案,大紅大綠喜氣洋洋。
見到明顯外地客商打扮的商賈在和掌櫃讨價還價,她就站在旁邊看了會熱鬧。
原來這東西叫做搪瓷臉盆,既區别于木頭臉盆,又區别于瓷器臉盆。
什麼?
竟然是鐵做的?
還能做得這麼精美。
掌櫃的正在給客商演示,又是敲打,又是裝水,還狠狠地往地摔。
柳氏心頭哆嗦了一下,這麼摔不爛嗎?
“看看,看看,經摔又不爛,買回去不怕小孩打翻,經久耐用,用個十年八年二十年都不成問題。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投鼠忌器。家裡的瓷瓶都換成搪瓷的,打耗子的時候自然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。”
“老闆,我能看看嗎?”柳氏很好奇,真有掌櫃說的這麼好,買一個回去也不是不行。
他家男人做幫閑,雖說收入不穩定,好的時候一個月幾兩銀子,差的時候一個月幾錢銀子。但,總體來說他們家的條件還是可以的。
隻是她習慣了節儉,打算攢點錢,買兩間自己的屋,再也不用租房子住。
掌櫃的看着柳氏,總算來了個散客。散客是口碑啊!
搪瓷兩盆就得靠着些散客一傳十十傳百宣傳,讓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搪瓷臉盆好用又便宜。
“這位小嫂子,你慢慢看,随便看。我們這裡有十幾個花色,随便挑選。”
柳氏拿起一個富貴牡丹的臉盆,“裝水不漏嗎?”
“絕對不漏水。要是漏水,我們負責包換。”
柳氏放下手裡的籃子,騰出手來敲擊臉盆,咚咚咚的響聲,好像真的是鐵做的。
怎麼能做得這麼大這麼輕?花色還這麼好看。
鐵皮好薄啊,這能用多久呢?真像老闆說的能用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。
“老闆,有沒有厚實一點的臉盆?”
“有有有……”
掌櫃的一吩咐,小厮從裡屋斷出一摞臉盆,果然是要厚實些,也要大一些,拿在手裡頭更有份量。但,還是比同等大小的鐵鍋輕多了,随便拿在手裡頭也不覺着重。
“多少錢一個?”
“都是一口價,薄一點的兩百二十文,厚實一點的三百二十文。”
“能不能便宜點?”
“真不好意思,你要是一口氣拿五個十個,倒是能便宜點。隻買一個,都是一口價,你請見諒。”
柳氏猶豫着,挑挑揀揀,有點拿不定主意。
旁邊的外地客商,一口氣拿走六十個,真是财大氣粗。
“我要這個大的,來一個。”最終柳氏選擇了更厚實,也更大的搪瓷臉盆。想着能裝更多東西,裝水都能都裝一點。
買了個搪瓷臉盆,手上的錢隻夠買二兩肉。
幸好她是老買主,豬肉老闆給她賒了賬。
提着豬肉,醬油,還有搪瓷臉盆回家。一路上,果然成了最矚目的存在。
“李家的,你這買的啥啊?”
“搪瓷盆,鐵做的。”
“鐵做的?真的假的?”
“真的。你聽聽這聲,一聽就是鐵做的。”
“怎麼做得這麼好看。你剛說這叫搪瓷。”
“賣貨的說這叫搪瓷,那肯定沒錯。”
等柳氏回到租住雜居院落,她手中的搪瓷盆更是引起了轟動。
見她裝水洗菜,一群人圍觀。
“真的不漏水诶!”
“真好看!”
“比起木盆輕便多了。木盤本來就重,裝了水之後,廢力氣的很。我這腰三天兩頭的痛,繼續用木盆,我倒是受得了,就怕腰受不了。”
“李家的,我來試試。這一盆水端起來不重啊,比起木盆輕多了。”
“是輕多了。這東西用來洗衣服好用。”
“肯定好用。”
一群婦人,已經從搪瓷盆中看到了無數好處,最大的好處就是輕便,其次多用途。可以用作臉盆,菜盆,飯盆,也可以用來洗衣淘米……
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搪瓷盆。
對于大部分居家婦人來說,一日三餐不是難事。難的是體力不足,生活沉重,年紀輕輕落下病根
比如腰腿痛,就是常見的毛病。
要是自家也有一個搪瓷盆……
這個晚上,各家男人歸家,耳朵裡嗡嗡嗡全是搪瓷盆三個字。婆娘唠唠叨叨,一會訴苦一會又說搪瓷盆多好多好,唠叨得一晚上不得安甯。
反觀柳氏,她都笑了一天了,臉都笑僵硬了。
今兒是她揚眉吐氣的一天。
她用搪瓷盆淘米,用搪瓷盆洗菜……隻要能用到搪瓷盆的地方,她就要拿出來顯擺一番,将雜居院落其他婦人羨慕得眼睛都紅了。
等她男人回來,她就在男人跟前顯擺搪瓷盆的好處。
之前說了,她男人在貨棧做幫閑?
何為幫閑?就是跑業務,拉客戶,幫着老闆跑腿帶貨。在市井厮混多年,眼光早就鍛煉出來。
他一看着搪瓷盆,就想到了這裡面的商機。
“這東西有錢賺啊!”李二娃問他婆娘柳氏,“買多一點掌櫃的會給優惠?”
柳氏點點頭,“當時有個外地客商一口氣買了六十個。一個至少便宜了二三十文。”
這是什麼?
這就是差價,這就是生财發家之路。
他要去批發搪瓷盆,他要把街坊的生意給包圓了。
------題外話------
今天有點事給耽誤了,元寶繼續碼字更新
紫筆文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