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病嬌皇子賴上門

正文卷 第107章 出題人

病嬌皇子賴上門 我吃元寶 8427 2025-02-21 11:28

  “本王今兒乏了。先安排他在莊子裡住下,有什麼事明日再說。”

  劉珩打算先晾一晾徐久治。

  “諾!”

  鄧少通欣然應下。

  他不待見徐久治,認為對方功名利祿之心太重,整日裡就想着如何升官發财,全無忠心可言。

  做了王府屬官,發财是有機會的。升官,基本上沒指望了。

  于是乎,徐久治近來一直患得患失,令鄧少通十分不恥。

  身為王爺的馬前卒,豈能三心二意。也不想想,當初要不是王爺開恩留下他,這會他還在京城窮哈哈到處鑽營求官。

  一個能力隻能算平平的進士,想要在一群聰明人裡面冒尖,何其艱難。

  沒有康興發的狠辣,沒有江流的圓滑,沒有張培申的老謀深算,沒有張五郎透徹通達……

  就這,還敢妄想抱上新大腿。

  鄧少通都沒去見徐久治,打發了一個小内侍去應付。

  徐久治:“……”

  心頭好慌。

  他的去留全程,全在定王的一念之間。

  隻要定王對他不滿,就可以罷免了他的官職,将他束之高閣。要不了多長時間,滿身塵土,從此明珠蒙塵。

  那場面,光是想一想都讓他不寒而栗。

  這就是身為王府屬官的最大壞處,前程皆在王爺手中。做朝廷的官,東邊不亮還可以想辦法鑽營西邊,另投靠山。

  做王府屬官,連個掉頭後悔的機會都沒有。

  自古,王府屬官都是前程斷絕之人的最後去處。

  苦矣!

  一晚上輾轉反側,天還沒亮就爬了起來,等着拜見定王。

  這一等就是一天,鳳儀縣的縣丞都走完了拜見定王的流程,而他隻能幹坐着等待,半點脾氣都沒有。

  隻是……光這麼等着也不是辦法。

  隻好求到章先生和葉慈跟前。

  “先生務必幫幫我,王爺不肯見我,定是對我極為不滿。如今我就是無頭蒼蠅,已經走投無路。先生若是不肯幫我,我的前程就此斷絕。寒窗苦讀十幾載,才有今日成就,晚輩不想就此蒙塵。請先生看在科舉不易的份上,拉扯晚輩一把。”

  “科舉很難嗎?老夫以為天下間科舉最容易。”

  章先生開口就将學霸的姿态拿捏得穩穩的,氣死個人。

  學霸都這麼會氣人嗎?

  徐久治臉都綠了。

  他的學業當然沒辦法和章先生比,本朝最年輕的探花,二十一歲被點為探花。

  據說,還被壓制了三年。否則十八歲那年說不定就能成為傳奇。

  還有一個傳言,據說,當年章先生的文章足以點為狀元,但他着實太年輕長得又好看,堪稱朝堂門面。

  曆來傳統,探花就是頭三甲裡面長得最好看的那一位。

  章先生因為顔值出衆,不得已失去了狀元,隻能屈居探花之位。

  奈何,世事無常。後來又被先帝奪了功名,不得出仕。

  若非有張家保他,就不僅僅隻奪功名,墳頭上的草都有一人高。

  徐久治眼裡,科舉是天下間最難最難的事情,比做官還要難。

  他定了定神,尴尬一笑,“晚輩後學末進,不如先生文章通達。該有今日劫難。還請先生指點一二。”

  章先生指着一旁的葉慈,“你求她。你的事情,她一句話就能解決。老夫都沒這麼大的面子,怕是要廢好多口舌。”

  葉慈:“……”

  無語望天。

  徐久治果然聽話,“請葉姑娘幫幫我。若能度過這一關,以後全憑葉姑娘差遣。”

  葉慈斟茶,“徐大人何必惺惺作态。王爺現在手中人才匮乏,你好歹也是正經進士出身,又了解武清縣的情況。目前嘛,王爺肯定不會放棄你,最多狠狠敲打你一回。

  隻不過,等王爺安頓下來,王府開始正常運轉之後,你再這麼三心二意,整日裡惦記着升官發财,屆時王爺真的會将你束之高閣,讓你徹底斷絕仕途。”

  徐久治越發尴尬,“葉姑娘說得對,既然承了王爺的恩情,端着王爺的飯碗,自然要為王爺分憂解難,絕不能三心二意。”

  “這話你找王爺說去。”

  “王爺不肯見我。”

  “那你就耐心等待,王爺遲早會見你。你這人,就是太着急,當心上火。”

  章先生插了一句,“王爺初來乍到,千頭萬緒,正是需要立威的時候。徐大人何不成人之美,配合王爺燒第一把火,震懾某些蠢蠢欲動的人心。若是配合得好,将來王爺重用你,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
  咦?

  配合定王立威嗎?

  徐久治腦子轉得快。

  他其實很會做官,就是功名利祿之心太重,讓人覺着不夠踏實穩重,不靠譜。需得時不時敲打一頓。

  官場上的規矩,他是一點就透,還能舉一反三。

  這不,經章先生提點,他已經領會了精髓。

  起身,鄭重拜謝。

  “多謝章先生,葉姑娘。我這就去隔壁宅子繼續候着,王爺一日不見我,我就等一日。王爺十日不見我,我就等十日。一定會等到王爺肯見我的那一天。”

  他一副大無畏的氣概,好似是要上刀山的英雄好漢,雄赳赳氣昂昂走了。

  章先生望着他遠去的背影,點評了一句,“徐久治模樣倒是周正,看着很正派且威嚴,做官的官相是有的。就是心思太雜。”

  科舉考試是有門檻的,這個門檻不是指學問,而是指容貌。

  凡是歪瓜裂棗,身有殘疾,或是臉上有胎記傷疤之類毀容的印記,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。

  想參加科舉,首先就得容貌端正,不說長得多好看,至少不能過于醜陋。

  想象一個畫面,皇帝上朝,文武百官個個歪瓜裂棗,那心情能好得了嗎?

  何為賞心悅目,首先就要容貌端正。

  也有貌醜考上科舉,這類人一般才學極為牛逼,但前途極為暗淡。

  葉慈說道:“我都替定王焦心。别的王爺就藩要什麼有什麼,他就藩要什麼沒什麼。我瞧了眼,他倒是帶了不少工匠過來,然而讀書人卻很少,王府屬官都配不齊。”

  章先生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,“張皇後落難,張家正在努力自保。這個時候自然沒有讀書人主動上他的船。那些候缺的進士們,甯願繼續在京城蹉跎等待吏部派官,也不會到王府做屬官。

  人心向背,捧高踩低,都是人之常情。這就考驗定王統籌大局的能力。其實,皇子們都該嘗試一下獨自開府的經曆,很鍛煉人,也能從中看出每個人的長處和短闆。”

  “義父看好他嗎?”葉慈随口一問。

  章先生笑了笑,“就算不看好他,也得用心幫襯。我們已經和他綁在了一條船上,船毀人亡的結果老夫可不願意嘗試。”

  哎!

  葉慈很是無奈,劉珩這個瘟神包袱,想甩都甩不掉。還得用心盡力幫他盡快将王府運轉起來,否則,大家一起沉船。

  晚飯時間,劉珩非常自覺地來到老宅子蹭飯。

  他有從京城帶廚子,還不止一個。

  但他,依舊喜歡吃蔣胖子做的菜。

  當然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見見葉慈,一天沒見着,心裡頭總覺着缺了點什麼。

  盡管頂着葉慈嫌棄的眼神,他依舊一臉樂呵呵,很享受的樣子。

  葉慈稱之為賤兮兮。私下裡她偷偷這麼說過。

  “今兒吃什麼?”

  “吃泥鳅,敢嗎?”

  “有何不敢。蔣胖子廚藝那麼好,泥鳅肯定燒得好吃。”

  劉珩身體養好,飲食上面自然是敞開的肚皮,什麼都敢吃。

  在京城的時候,他還會講究一下,這不吃那不吃,美其名曰為了身體健康忌口。

  到了雲霞山,再無顧忌。他相信他的身體遲早會痊愈,趁着長身體的年紀就是要多吃多喝,嘗試各種美味。

  别說區區泥鳅,就算是更生猛的他也能接受。

  趁着還沒開飯,他拿出輿圖放在葉慈面前。

  “小葉子,替本王選個地址。王府究竟修建在何處,你說了算。”

  葉慈白了他一眼,“小葉子是你叫的嗎?”

  “親切!”劉珩答非所問,臉上笑嘻嘻,半點不受葉慈态度地影響。

  葉慈懶得和他計較,提筆,直接在地圖上圈了一塊地方,雙河鎮東邊,挨着山,離着鎮子十來裡的距離。

  農閑莊位于雙河鎮的西邊,兩頭隔遠一點,清靜。

  她純粹就是亂圈地,劉珩卻喜不自勝。

  “就定在這個地方。過兩天,我就讓五郎帶上工匠前往此處勘探地形,隻要沒什麼大問題就可以開工打地基。先将地基搭起來,等你我大婚之前,王府肯定能修建完畢。”

  葉慈:“……”

  “我這麼小,你就惦記着大婚。”是人嗎?是不是人?

  劉珩笑着說道:“你會長大的。”

  等她長大,就是大婚之日。

  呸!

  葉慈揉眉,“大婚的事你就别惦記了,八字都沒一撇。”

  “誰說的,等王府開建,大婚是遲早的事情。你注定要嫁給本王,就别反抗了。”

  葉慈想掀桌子,不想和劉珩一桌吃飯。

  這個男人越發毒舌,令人頭痛,偏偏還趕不走。

  章先生在一旁樂呵呵,看着小兩口拌嘴,這場面很有愛啊!

  葉慈:“……”

  錯覺!

  全都是錯覺!

  晚飯吃了一半,突然飄起了小雨,還有越下越大的趨勢。

  趕緊将飯桌搬到餐廳。

  劉珩親自盛了兩碗熱湯,分别放在章先生和葉慈的面前。

  “快喝點湯,以免着涼。這個天氣,忽冷忽熱,一不小心就會生病。”

  他目光落在葉慈臉上,滿是溫柔。

  葉慈沒有拒絕他的好意,端起熱湯一口一口喝着,暖胃,舒服!

  關于生病,劉珩經驗豐富,鄧少通經驗更豐富。

  沒人關心自家王爺他關心。

  “王爺也喝一碗熱湯。”

  “本王是該當心些,身體還沒徹底痊愈,可不敢浪蕩。”

  喝湯比起喝藥好多了,劉珩也不講究形象,一口氣喝完。

  窗外,雨滴滴答答砸在瓦片上,就像是為這頓晚餐伴奏。

  春雨貴如油,這場雨來得也算及時。

  “本王打算招人。王府人才匮乏,不對外招人,很多事情都沒人做。關于招人,章先生,小葉子你們有什麼意見?”

  章先生示意葉慈說話,“這方面小葉子經驗豐富,你看這農閑莊處處井井有條,可見她有一套成功經驗。至于老夫,不曾打理過俗物,經驗有限,教訓倒是很深刻。”

  葉慈放下筷子,斟酌道:“王爺招人,必然要求能寫會算,那就以秀才為起點,隻要是秀才,不限籍貫都可以來應征。

  京城大,機會多,那些候缺的舉人進士看不上王府屬官的差事。但在這鄉下地方,對于很多讀書人來說,王府屬官是一個難得的機會。

  等湊夠足夠多的應征者,就搞一個考試,當然不是科舉考試。而是考算數,考當地民風民情,以策論為主,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出題。出題一事,我倒是可以勝任,王爺可願意給我這個機會?”

  紫筆文學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